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癌癥治療帶來前所未有的持續性影響,但全球腫瘤藥領域研發創新活躍。同時,中國藥企的腫瘤治療藥物研發力量也快速增強。未來,罕見腫瘤將是重點研發領域中,全球腫瘤藥支出將持續增加。
藥物創新活躍
2020年全球獲批上市的腫瘤新藥帶來了許多非常重要的臨床進步,總的來說,這些關鍵創新有兩個特點,一是更多產品通過快速審批、孤兒藥資格認定等機制加快了管線推進節奏,二是聚焦罕見腫瘤。
全球腫瘤治療領域創新勢頭非常強勁,僅2020年就有18個腫瘤治療新活性物質獲批上市。中國作為新晉藥物研發大國,過去5年間為全球腫瘤治療領域貢獻了37個新活性物質,比2001年—2015年在中國上市的新活性物質總和還要多。預計2021年—2025年,全球將推出近100個腫瘤治療新活性物質,增速約50%。
從產品管線透視研發趨勢
大量創新腫瘤藥的獲批,背后是雨后春筍般萌芽和蓬勃發展的抗腫瘤藥物研發管線。縱觀2020年全球腫瘤藥研發管線,預計未來將顯現以下研發趨勢:
罕見腫瘤治療依舊是重點研發領域?腫瘤和罕見病是臨床試驗的兩個最大領域,去年受疫情影響的程度都低于其他領域。2020年有超過1600項新啟動的腫瘤藥物臨床試驗,達到歷史峰值,體現出腫瘤治療領域研發強勁勢頭。未來,腫瘤藥研發創新將持續朝著罕見腫瘤治療領域轉型。
EBP公司成為研發創新主力?過去15年,全球腫瘤治療藥物后期管線中,新興生物制藥公司(EBP)產品管線所占比例一直穩定在65%~67%。全球有超過605家EBP積極開展后期腫瘤治療研究項目,其中有450家是100%專注于腫瘤藥研發。未來,EBP將會不斷地為腫瘤療法提供新鮮血液。
中國藥企創新研發處于上升期?從全球腫瘤藥早期研發管線來看,2005年—2015年,美國管線占比穩定在51%~55%,但在2020年下降至45%;2015年以來,歐洲占比從40%下降到26%,日本占比從12%持續下降至7%。在成熟市場管線已經飽和的背景下,中國大量以EBP為主導的腫瘤藥研發管線開始發力,2020年,相關產品占全球早期研發管線的18%,而這一比例在2005年僅為2%,2015年略升至6%。
在下一代生物療法管線方面,全球各大主要市場占比穩中有降,中國藥企異軍突起,展現出強有力的創新研發能力,相關產品目前占全球下一代生物療法早期產品管線的13%,遠高于2015年的5%和2005年的2%。
總的來說,中國EBP厚積薄發,近年來展現出強大的研發能力。參與者眾多的腫瘤藥賽道給藥企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意味著他們面臨著巨大的競爭壓力,這也進一步推動研發者更加注重創新質量而非一味模仿,使產品最終依靠臨床獲益來贏得市場青睞。
科研進一步惠及患者?在醫藥企業發力腫瘤新藥研發的同時,其科研成果能否達到患者端,能否通過用藥實際改善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是醫療服務提供者非常關心的問題。在過去5年中,全球腫瘤藥用量年復合增長率約為6%。從用藥量的上升可以看出,一方面,越來越多的癌癥患者得到了診斷和治療;另一方面,療法的有效性正在提高,因此整體治療時間有所延長。從全球范圍來看,用藥量上升最快的是新興醫藥市場。
全球腫瘤藥支出增長顯著
2020年,全球腫瘤藥支出達1640億美元,2015年—2020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14.3%。74%的腫瘤藥支出來自發達市場,這一數字略低于2016年的76%。生物類似藥在發達市場已經得到普遍應用,所以發達市場的腫瘤藥支出增速已有所放緩。其他市場隨著醫療服務的普及,腫瘤藥支出將有所增加。
中國在腫瘤藥上的支出已從2016年的6.4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13.6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0.8%,市場潛力巨大。 (艾昆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