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過后,醫藥行業的投資機會仍是業內熱議的話題。有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2年—2021年這十年間,醫藥生物行業前后上漲的概率達95%,且醫藥行業也是十倍牛股較為集中的行業。對于今年春節后醫藥行業的機會,業內表示醫藥創新股值得關注,主要看好兩條核心邏輯。
其一,確定性較強、安全邊際較高并積極朝著創新轉型的制藥企業,如華東醫藥、科倫藥業等,這類企業具有估值水平較低、成長潛力大等特點。
例如,華東醫藥的創新藥研發正在加快,新藥研發管線愈加豐富。2022年1月19日,公司控股公司道爾生物就傳來CLDN18.2單抗獲批臨床的消息。目前全球尚無抗Claudin18.2類藥物上市,該產品若成功上市將存在巨大的潛在市場空間,并將一步豐富公司在腫瘤治療領域的產品儲備。據悉,目前公司已經在抗腫瘤、內分泌和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療領域均已有全球創新藥布局。未來,面對國內創新藥熱門靶點競爭激烈的局面,公司表示仍將持續關注潛在的未滿足臨床治療需求,提升藥物的可及性,不斷打造公司產品管線的差異化競爭優勢。
科倫藥業經過10年、累計投入將70多億元的創新轉型,致力研發Me-better和Best-inClass,并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截至2021年6月底,科倫藥業的創新管線在研項目已達85項,其中包括創新小分子38項,生物技術藥47項。從治療領域來看,科倫藥業在研項目主要以腫瘤為主,此外還布局了肝病、心血管、麻醉鎮痛、自身免疫等疾病領域,形成了疾病集群和產品迭代優勢。其中,創新臨床研究階段臨床項目共14項,臨床前開發階段項目13項,藥物發現階段項目50余項。
其二,關注研發管線豐富、藥物出海預期較高的First in class類企業,隨著這類企業產品管線的逐步落地,企業未來利潤有望大幅改善。業內建議關注恒瑞醫藥、君實生物、信達生物、百濟神州等。
2021年,CDE發布《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征求意見,釋放出藥品創新應從me-too向me-better,甚至是first-in-class轉移的信號。
業內認為,對于恒瑞醫藥、百濟神州等國內具備實力的創新藥企業來說,其在PIC方面已能做出研發決策。據了解,恒瑞醫藥在2020年和2021年已分別針對一些靶點如AKT、THRβ、SERD、HIV capsid等,以及多發性骨髓瘤、糖尿病、自免、骨關節炎等疾病領域篩選了一些PCC(臨床前候選化合物),力爭開發FIC藥物和FID藥物。
“雖然本土創新藥企業在FIC領域涉足較晚或者投入資源有限,這些藥物還處于早期研發階段,與跨國藥企相比研發進度緩慢。但這些項目有利于拓寬本土藥企未來的發展空間,短期內可能無法推動業績增長,長期來看應該是利好企業發展的。”業內如是表示。
文章鏈接:制藥網 https://www.zyzhan.com/news/detail/83630.html